課程及文章

2009年9月3日

你就是個催眠師

  聽說催眠師能使受催眠者做出平常不願意做或做不到的事,也能使他接受正面積極思考的暗示,因而變得健康、自信。這是真的嗎?  在當下世界中,催眠無所不在。進一步深層探討,我們被當下物質世界的催眠「相信世上一切的事物為真」。而受到廣告、哲學、催眠師、社會流行信念等各種觀點的催眠,更是無所不在。  催眠是一種全神專注的心理活動,將意識的焦點鎖定在一個特定的區域而排除其他。  你時常以思想和心理暗示來自我催眠,在心中對自己灌輸各種信念,而這些信念就是對潛意識下的指令,這些暗示啟動巨大的心靈力量,慢慢的這些信念將變成事實。  一個「自認為」極窮困潦倒的人,不論他如何努力賺錢,也會在冥冥之中把錢遺失,或做錯誤的投資。  目前的醫學廣告上就充斥著負面的集體催眠。廣告上所強調的是貫注在疾病而非健康之上,他們強調健康檢查和醫療保險,就是無形中以催眠的方式暗示了人「必定」會生病,而忽略了人類偉大的自愈能力及健康的當下。  如果自己想,我已經中年了,可能得到這樣或那樣的病,這已經把別人不健康的狀態投注在自己身上,並已經把自己在進行負面的催眠了。  我們人往往會將心理上的困境以生病來反映,做為一種「危機處理」,迫使自己必須真正面對內在的問題。其目的乃是將疾病當成一種「警惕」,最終我們將帶著「新的覺悟」安然地度過而痊癒。  如果醫生自己說,或自己想,「我很可能會得癌症」,則自己可能受影響而患上癌症,而由於癌症為一種「絕症」,這種挑戰於是變得極為艱鉅,幾乎沒有康復的希望。這是極為不利的負面想法。  例如:煙品廣告上刊登著:「吸煙能導致肺癌、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」這種吸菸會致癌的暗示,則比吸菸實際產生的危險要大得多。
文章來源

我該如何與他溝通呢?

  與您週遭的人相處溝通時,如果你經常指責別人、看見別人的缺點,基於投射原則,你也會認為別人處處指責你的缺點。即使別人是無心之言,經過你個人的詮釋就會變成傷害性的話。這樣的負面能量,就會在內心形成自我攻擊而影響健康。別人就是一面鏡子,忠實而巧妙地映照出你內心的狀態。你在別人身上看見的,其實正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影像。   深入探討,你會發現你常指責別人缺點的特性才是問題所在。對方只是一面鏡子,正反映出隱藏於您內心的情感狀態。解決問題的方法,就是「停止責怪」,不再要求別人改變,先從自己放下負面情感做起。如此別人才會因為你的改變而做出良性的回應。即使別人沒有改變,你也不會再受到他的吸引,而能自動從困境中脫離出來。  記住!如果你心中有愛與寬容,你將吸引來同樣有愛與寬容的人,這些喜愛、欣賞或信任你的人,會反映了你如何喜愛、欣賞或信任你的自己。如果你內在沒有這些特質,就沒有人能將它們反映出來。  切記!你對待他人的態度,都會反射作用到自己身上,這是因為這種態度形成了你所看見的事物。如果你詛咒別人,那詛咒會反射到你身上,如果你給的是愛,那愛也會像禮物一樣回饋回來。  行動吧!在你的家人、朋友、與工作上來往的人的臉上,看見你自己給的愛。


文章來源